你凝视过这个世界吗?
我凝视过。
当这个世界的山河在日光中缓缓转动,宇航员从太空凝视,浩淼汪洋环抱中的地球,美如晶莹幽蓝的眼瞳。
这个生活着75亿人口的地球,它的年龄是46亿年了,对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地球来说,人类还是最新鲜的客人。人类生生不息的地球啊,我们没有理由不怀着对它太平洋一样的浩大感恩之情,才让我们得以寄居在这个巨大而慈爱的生命摇篮里。
今年春天,我是这么深情地凝视着这个世界,让我一次次发出感叹,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在这个星球上,我们萍水相逢,也相依为命。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,让病毒成为了人类共同抗击的敌人,也让人类的命运相系相连。
人类的心灵,最敏感地感受着寰球凉热,而眼睛,是世界上像素最高的摄影机。躺在故国史册里的古诗词,也再一次迸发出了人性温暖的熠熠光辉。
这些散发璀璨之光的古诗词,被印刷在了一些抗疫物资上,它让我们的心里涌动着感动的潮水。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邻居日本,那些漂洋过海来的抗疫物资包装上印刷着文明古国的诗词: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裳”“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”……
写下“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”的唐朝诗人王昌龄,他这首送别诗,没想到在1200多年以后焕发出了跨越国界的奇异光彩。这是人类手挽手抗击病毒的一道道天上彩虹,一股股温润人心的人间暖流。
感恩的基因,一代一代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。当世界有难,中国的抗疫物资,也源源不断飞向了世界的角落。
地球村,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,人类都是这个村庄里的村民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人类共同的故乡,就是这个地球。
一场疫情漫卷的世界,它让人类深切地洞悉着灾难,齐心协力抗击着灾难,从而更加理性而坚定,博大而深邃,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村庄,地球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故土家园。
谁不爱故乡,它栖息安放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。谁不愿故乡更美好,它日日夜夜召唤着我们回家的步履。
和平与发展,是当今世界浩浩荡荡向前的潮流。在这潮流里,作为青年,是中流砥柱,光荣与使命也在心中奔涌激荡。
公元1405年,那一年,34岁的郑和率领浩大船队下西洋,这一去就是7次,行迹遍布了半个地球,在澎湃潮声中,他看到了世界的辽阔;1492年,41岁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惊奇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。在人类发展如潮水一样的滚滚进程中,世界的辉煌画卷次第打开,它让人类汇聚的目光,凝望着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。
通达世界延伸的路,是如此的纵横广阔。青年啊,你是升起在世界的朝阳,霞光照耀的世界中,让我们携手,在地球上画一个同心圆,建设好我们人类共同的故乡。
我是来自中国的一个青年,来自这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根植交融的伟大国度,请让我以种子的奉献与虔诚,撒播在世界广袤的沃土上,茁壮成为人类共同的风景。
我凝视着这个世界,呼唤着这个变得更加美好的世界。听,世界发出了回声嘹亮:来吧,青年们,看吧,年轻的世界,正在拔节生长!
(作者单位: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)
附:2020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(全国卷II)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墨子说:“视人之国,若视其国;视人之家,若视其家;视人之身,若视其身。”英国诗人约翰·多恩说:“没有人是自成一体、与世隔绝的孤岛,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。”
“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”“同气连枝,共盼春来。”……2020年的春天,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,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。
“山和山不相遇,人和人要相逢。”“消失吧,黑夜!黎明时我们将获胜!”……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,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。
“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”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,发表以“携手同一世界,青年共创未来”为主题的中文演讲。请完成一篇演讲稿。
要求: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;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