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铁幕”似乎正在落下。
端午前夕,美国总统正式签署行政令,“限制H-1B、H-2B、J、L等非移民签证的持有者入境美国,直到年底。” 用来遏止美国本土飙高的失业率。
新政将使近52.5万人无法入境美国,含17万绿卡持有者
此举一出,立刻激起了各界的讨伐。其中最生气的莫过于硅谷大佬们。
苹果、谷歌、YouTube的CEO和微软总裁、大神马斯克、Coursera创始人吴恩达都齐声发推特,指责新政不仅是“对创新不利,更对美国不利”。
毕竟,硅谷的科技巨轮之所以能转得飞起,还得归功于大量持H1B签证的外籍高科技工程师。
据统计,65%的H-1B持有者都是“计算机相关”职业,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和印度。
但与此同时,还有一个群体也感受前所未有的压力,却发不出什么响亮的反对,那就是“怀着美国梦的”留学生们——
特别是,来自“普通家庭”的那些。
众所周知,近些年留学生数量出现井喷式的增长。从2013年到2018年,中国留学生数量从41万增长到66万,比起10年前,更翻了2倍。
增量的主要贡献者,就是大量怀着留学梦想的“普通人家的孩子”。
是的,中国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,阶层分化已是绕不过的残酷话题。在留学这种“教育升级”上,阶层差异也体现得更为明显。
“富裕阶层”和“普通阶层”,无论留学目的、留学方式还是留学的难易程度,确实差了许多。
就目的而言,前者把孩子送出国,除了让后代接受高端教育,更重要的其实是为了维护原本家庭社会地位和社交圈层。留学形势再难,他们的办法也比困难多。
普通人则不然。
且不说普通人送孩子出国的最大目的是开拓视野,弥补家庭教育和国内教育的不足,甚至帮孩子跨越阶层;单就送出国要付出的力气,也不在一个水平面。
为把孩子送出国,普通家庭往往需要勒紧裤腰带数年。每个家长人生前半截的最大“政治任务”,就是奋斗出一笔可观的教育经费。
也正因如此,留学中介聚集的地方,也总有大量留学金融服务提供商作为“配套”出现。
留学中介洼地中关村,同样也是留学贷款服务的聚集地
为了尽快获得经济回报,这些孩子出国后往往都瞄准科技类专业,一门心思往硅谷扎,说白了正是H-1B。
如今留学移民政策疑云重重,出国似乎需要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。普通人家的孩子,以后还配留学吗?
几百万留学
或许是普通阶层输不起的豪赌?
表面看,疫情似乎是留学受阻的最大原因。
但其实不然。根据腾讯教育和图解教育早先的数据,其实,留学人数早在2018/2019年度就逐渐见顶。出国党批量增加,“留学”便不再是香饽饽。
以至于 “海归不如海龟,海本不如二本”,倒成了留学生的新型自嘲文案。
焦虑也与就业形势有关。
去年到今年,失业率直线陡增。
被开除,被裁员,在家待业已成年轻人常态。就业市场对学历的重视正被能力代替,履历漂亮,有时更像加分项。
2019年,某高端求职机构就发布了“海归就业力报告”,印证了这样的判断:
- 30%的留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完全未达到预期。
- 企业端,27%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的自我评价过高。
- 近三成海归2018年实际工资不足10w,而有近五成海归期望2019年可以拿到10-15w的年薪。
普通家庭出国,也对“多少年收回成本”的问题相当敏感。
以主流的英美留学为例,每年30-80万的经济消耗,绝非一笔“随便花花不心疼”的投入。机构调研显示:
只有1/3的海归认为,3年内可以收回留学成本。大众普遍对留学成本收回时间的预期在4-6年,甚至7-10年和10年以上。
***
钱只是一方面。倾尽力气去留学,也有大量情感、心态的精神支出。
6月15日,豆瓣新鲜出炉一个留学生five小组,名为“留学生废柴联盟”:
建群者说:
“时差党乍听起来高大上,但废柴依然在——语言文化差异、社交障碍、学业压力、就业困境、精神健康……异国他乡甚至放大了其中的很多问题。
学业压力、和父母的关系、和恋人的关系、独处异乡的孤独、留学经济负担……许多诱因下,留学生也成了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,精神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。
许多无法负荷重压的留学生患上抑郁症,轻者通过药物和咨询得到救治,重者甚至干脆走上自杀的绝路。
26岁中国留学生被发现在斯坦福实验室上吊身亡
同在斯坦福就读的网友表示:“身边的同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路神仙。一踏入顶尖学府的大门,就感觉自己很渺小。”
***
申请流程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:随着疫情发展,多所大学更宣布“不再看标准化考试成绩”,据悉,现在8所常春藤名校已经全部废除标化考核。
加州系大学全部取消了对标准化成绩的考核
留学中介感叹,申请已经来到了新形势:一个更看资历,更看学生基础素质、家庭背景、课外活动、推荐信主导的新形势。
懂行的家长稍微品品,仍然第一时间尝到了阶层的味道:家庭背景、大牛推荐,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脉资源、社会关系上才有可能发生的事。
“普通人留学的黄金时代过去了,留学,正重新变回富人游戏。” 似乎成了一些人的新共识。
留学前可以先“试错”就好了
输不起为什么还要赌?
其实,早在14年,《工人日报》就报道过许多“留学后问题”。一位留学生王天宇讲到:
“当时大家都出国,家长也跟风让我们走。
在亲戚面前,谁家孩子出国了就有面子,就是成功,谁没留在当地就是失败。
没有人去想着规划职业,规划人生,所以回来才会茫然 。”
对普通家庭来说,家庭财富有限,直接导致失误机会更有限,每笔投入都应斤斤计较。
如何“提早规划”,“提前试错”,用好留学机会,完成人生晋级,才是大多数家庭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那留学这件事,有可能提前试错吗?如果要试错,以什么方式更方便、更低廉、更高效呢?
答案其实很简单:在家庭有能力的范围内,多实践、多活动、多实习、多体验。建立在深刻体验的课外活动可以带来的好处也多到说不完:
1、帮助找到人生指路人
“指路人”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。提早进行学业生涯规划,不要看别人出国你也眼红,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,才最明智。
但对普通家庭来说,父母已经疲于劳碌,能用来观察、教育、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非常稀少,为孩子指路往往是家长觉得最头疼的事。这时候,专业的人生指路者就非常值得寻找。
2、检验能否适应国外文化
“大多数中国学生的跨文化经历都伴随着紧张、慌乱、迷惑和不确定。边缘化心态笼罩着中国学生。”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阎琨博士如是说道。
与留学生乐于呈现的表面风光相比,焦灼与边缘感往往才是留学生内心的主色彩,而能否顺利融入文化,又与每个人多早开始建立适应有关。
提前介入课外活动的最大好处,就在于提前与西方文化接触,从零起步建立跨文化融入的过程,而不是直接进入另一种文化,草莽地损害自己的精神。
3、体验国外高端课程教学方式
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的差别,想必你已经听出老茧。越早进入另一种课程体系,摆脱应试束缚,让自己介入到西方素质和全能的历练体系中,体验真正高端的课程,同样是留学决策前必须走的一步。
4、发现专业兴趣
现在年轻人普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——即便是出国留学,也仍然无法帮人提前选好专业。还是有许多人苦于学了不喜欢的专业,就此厌学、抑郁。
这个根本原因,还在于目前的教育系统远远落后于职业系统,“高级新媒体”“产品经理”“内容营销”等新兴岗位虽然高薪又有趣,却不与教育系统相融。而“生物学”与”生物研究”的日常也极为不同,太多人凭着对生物的想象就选专业,低估了科研的实际难度。
提前体验丰富的活动,在实战中发现自己的天赋,为发展选条明路。毕竟,方向比努力更重要。
斯隆教育
一对一定制你的人生路
斯隆能为你们做什么?,关注公众号【加拿大高中留学服务】